“清真”二字,最早出现于唐宋期间,文人墨客词
中,南宋临川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中有“清
真寡欲,万物不能移也 ”之句。《宋书·周续之传》
刘柳荐表:“窃见……周续之清真贞素,思学钩
深。”可见,“清真”乃“纯洁洁朴,无尘无染”之
意。明末清初,中国著名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等,在
其著作中介绍伊斯兰教义时,赋予了这一词汇以新的
含义:“清”是指真主清净无染,不拘方位,无所始
终;“真”是指真主独一至尊,永恒常存,无所比
拟。多用“清净污染”、“真乃独一”、“至清至
真”、“真主原有独尊,谓之清真”等语,来赞美真
主安拉。随之“清真”二字作为专用词用于伊斯兰
教,逐步成为社会共识。

|